MCU进行深度分析。首先介绍MCU相关基础概念,接着介绍MCU分类,按数据位数、内核、用途分类阐述。最后分析行业概况,分为全球分销市场和独立分销市场,并介绍当前MCU品牌,分成主流品牌和其他品牌两大类。
一、MCU科普
1.1 什么是MCU?
MCU全称是Micro Controller Unit,即单片微型计算机,又称为微控制器、单片机。
这里注意,单片机有时指MCU,有时指开发板。不同场景,含义不同。在讲芯片时,单片机指MCU,在讲开发板时,单片机指开发板。
1.2 MCU和CPU的区别是什么?
MCU是简化版的CPU,将CPU的工作频率等性能降低,例如CPU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.6GHz,而MCU一般只有72MHz,速度相差了50倍。
同时,将内存(FLASH、RAM)、定时器、计数器、通信接口等硬件集成在了MCU上,形成芯片级计算器。
1.3 MCU和SoC的区别是什么?
SoC全称为System on Chip,即系统级芯片,
性能和集成度是高于MCU。
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,两者有较大的差异。
MCU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、物联网、汽车电子等领域,SoC主要应用于手机、平板、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。
所以,对MCU的要求是低功耗、能存储简单的控制程序、提供CAN、I2C等工业类用的通信接口;SoC的要求是高性能、能存储复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,提供HDMI、以太网、蓝牙无线通信等偏商业使用的通信接口。
二、MCU分类
MCU可以根据处理的数据位数、指令结构和用途分类。
2.1 数据位数
位数是指MCU一次处理的数据量,位数越高,处理能力越强。数据位数可分成4位、8位、16位和32位。
32位有替代8位的趋势,但是8位依旧会有一席之地。按位数来看,MCU主要是32位和8位,市场份额分别为80%和20%,其他位数可忽略。
随着技术的发展,32位会一点点吞噬8位的市场份额,例如随着技术发展,32位的价格会不断逼近于8位的价格。
但是8位MCU历史悠久,在器件特性和市场因素都有自己不可代替的点,依旧会有一席之地,例如8位的芯片结构比32位简单,设计成本、生产成本应该是低于32位,所以在实现简单的功能时会倾向选择性价比更高的8位
2.2 MCU内核
市场上主流的MCU内核有ARM、AVR、PIC、8051、RISC-V。
【ARM】ARM生态建设比较完善,促使主要MCU厂商均采用ARM架构。MCU主要运用ARM Cortex家族系列,包括A系列、R系列、M系列。例如ST意法半导体的MCU采用的就是ARM Cortex-M内核。
【AVR】由Atmel公司开发,采用哈佛架构、CISC指令集,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。Atmel的ATmage系列MCU就采用此内核。
【PIC】由Microchip公司开发,哈佛架构,CISC指令集。Microchip的PIC系列MCU就采用此内核。
【8051】由intel开发。采用此内核的有SILICON LABS芯科、NUVOTON新唐、STC宏晶等
【RISC-V】基于精简指令集的的开源指令集架构。最大特点是开源。树莓派就采用此内核。
2.3 用途分类
从应用领域来看,可分为通用型MCU和专用型MCU。通用型MCU主要领域是工业、消费,专用型MCU主要领域是汽车、航天、军工。
根据IC Insights最新数据,就全球整体而言,MCU主要聚焦于3大领域:汽车领域(33%),工业领域(25%),计算机与网络(23%)。
在独立分销市场中,MCU主要聚焦于工业领域,因为不管什么品牌,重点物料的温度范围为-40℃至80℃,属于工业级别。
三、行业概况
在全球分销市场中,TOP5的品牌分别是Renesas瑞萨(日本)、NXP恩智浦(荷兰)、Infineon英飞凌(德国)、ST意法半导体(瑞士)、Microchip微芯(美国),2020年合计市占率约为75.6%。21年进一步提升至82.1%。
在独立分销市场中,TOP5的品牌分别是ST意法半导体(瑞士)、GigaDevice兆易创新(中国)、Microchip微芯(美国)、NXP恩智浦(荷兰)、TI德州仪器(美国)。
其中意法半导体ST是毋庸置疑的王者,市场份额过半。国产品牌主打提供性能更优越的Pin-to-Pin替换物料,尤其是替换ST的STM32系列。
造成独立分销市场和整体分销市场的TOP品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汽车领域是MCU最大的一块,往往由原厂和代理商进行服务,流入现货贸易市场的需求一般都是短暂性紧缺的物料,份额较小。而相比其他品牌而言,Renesas和Infineon更聚焦于汽车领域。
3.1 主流品牌
ST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的MCU有32位和8位。
32位以STM32F103和STM32F407两大系列为主,分别代表主流MCU和高性能MCU,其中STM32F103C8T6和STM32F407VET6是对应系列的王者料号。
8位以STM8S003系列为主,代表主流MCU。其中STM8S003F3P6TR、STM8S003F3P6是对应系列的王者料号。
GigaDevice兆易创新① ST的32位MCU料号哪款重点,GD对应的料号重点。因为GD的MCU特点之一是能够Pin-to-Pin兼容ST料号,并且其性能各方面是得到市场认可的。所以ST哪款物料缺芯了,GD对应的料号热度蹭蹭往上走。GD料号命名规则和ST一样,例如GD32F103C8T6能够兼容STM32F103C8T6。
② 相比ST的32位MCU,GD的主流MCU比高性能MCU更重点。假设ST的主流MCU和高性能MCU的销售比例为6:4,那GD为8:2。虽然说能够Pin-to-Pin兼容,但是性能还是有差别的,所以在国产替换时,客户对高性能MCU比较慎重。
③ 32位主流MCU以GD32F103、GD32F303为主,高性能MCU以GD32F407系列为主。每个系列里,ST重点的,GD就重点。F303系列向下Pin-to-Pin兼容F103系列,同时提供更强的性能。
④ GD没有8位MCU,主打GD32E23系列。定位是入门级MCU,代替8/16位MCU。GD32E230系列是重点系列,其中GD32E230C8T6是系列里的王者料号。
Microchip微芯① Microchip重点料号聚焦于8位MCU,将8位MCU性能做到极致。
② 内核架构为自研,不易替代。
③ 主要重点是两大8位MCU系列:ATMEGA系列(品牌Atmel爱特梅尔,被美国微芯收购)和PIC系列,前者重点程度远高于后者。PIC系列主要聚焦于PIC16系列和PIC18系列。
NXP恩智浦NXP重点料号聚焦于LPC17系列,此系列为32位MCU,内核为Arm Cortex-M3,相当于ST的STM32F1系列,属于通用主流MCU。
TI德州仪器① 聚焦于16位和32位MCU,16位MCU重点系列是MSP430系列,32位MCU重点系列是TMS320系列,两大系列的内核架构均为自研,不易替代。
③ TMS320系列比MSP430系列重点的料号更多一些,毕竟32位才是市场主流。
④ MSP430系列特点是超低功耗、可处理数字和模拟信号,其中MSP430F139IPMR是此系列的王者料号。
⑤ TMS320系列特点是实时。TI的微控制器划分为基于Arm的微控制器、C2000实时微控制器和MSP430微控制器,划分差异在于内核架构不同,TMS320系列属于C2000实时微控制器。C2000微控制器专为实时控制而设计,可提供不同应用场景的低延迟实时控制。
3.2 其他品牌
SILICON LABS芯科(美国):重点物料聚焦于51单片机,8位MCU。
HOLTEK盛群/合泰(中国台湾):重点物料聚焦于51单片机,8位MCU。
NUVOTON新唐(中国台湾):重点物料聚焦于51单片机,8位MCU。NUVOTON新唐为WINBOND华邦全资子公司,2008年从华邦分割出来,继承华邦的逻辑IC业务。
STC宏晶(中国):重点物料聚焦于51单片机,属于8位MCU。
Infineon英飞凌(德国):重点物料聚焦于32位Arm Cortex-M内核MCU,尤其是XMC系列。
Renesas瑞萨(日本):瑞萨覆盖8、16、32位MCU,种类丰富。重点物料聚焦于RL78系列和RA系列。RL78系列是8/16位MCU,特点是超低功耗,RA系列是Arm内核的32位MCU。
XHSC小华(中国):重点物料聚焦于HC32系列,尤其是HC32F和HC32L系列,分别代表通用和超低功耗。HC32系列为Arm内核的32位MCU。
SOC赛元(中国):主打8位51单片机和32位MCU
Nations国民技术(中国):重点物料聚焦于N32G4、N32L4、N32L0。N32G4指32位Arm Cortex-M4内核、主流通用型MCU,N32L4指32位Arm Cortex-M4内核 主流低功耗类型MCU,N32L0指Arm Cortex-M0内核主流通用型MCU。
Geehy珠海极海(中国):和兆易创新一样,主打32位MCU!Geehy料号命名规则和ST一样,例如APM32F103C8T6能够兼容STM32F103C8T6。聚焦APM32F030和APM32F103系列。
HK航顺(中国):和兆易创新一样,主打32位MCU!航顺料号命名规则和ST一样,例如HK32F103C8T6能够兼容STM32F103C8T6。聚焦HK32F030和HK32F103系列。
ADI亚德诺(美国):重点物料聚焦于32位Arm Cortex-M内核MCU,如ADUCM系列、ADUC系列。
